11月3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全文較長,為便于農機行業同仁快速閱覽,道長將與農機行業相關內容整理摘要。特別提示,與農機行業直接相關的重點章節為第七章: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該章節全文摘錄,心急的道友可以直接拉到該章節處。
第一部分:取得的主要成績、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展望2035年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五千五百七十五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糧食年產量連續五年穩定在一萬三千億斤以上。
2.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
3.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
第二部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標
4.“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
5.“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堅持新發展理念。
——堅持深化改革開放。
——堅持系統觀念。
6.“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農業基礎更加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
——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
——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第三部分:創新驅動發展章節與農機相關內容
7.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瞄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8.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9.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10.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第四部分: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章節與農機相關內容
11.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12.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產業。
13.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服務業數字化。
14.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15.加快數字化發展。
第五部分: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章節與農機相關內容
16.暢通國內大循環。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實現上下游、產供銷有效銜接,促進農業、制造業、服務業、能源資源等產業門類關系協調。
17.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18.全面促進消費。
19.拓展投資空間。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市政工程、農業農村、公共安全、生態環保、公共衛生、物資儲備、防災減災、民生保障等領域短板,推動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推進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支持有利于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項目建設。
第六部分:鄉村振興章節(該章節與農機密切相關,為避免錯漏,以下為全文)
七、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25.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適應確保國計民生要求,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大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力度,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提高農業良種化水平,健全動物防疫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體系,建設智慧農業。強化綠色導向、標準引領和質量安全監管,建設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保障糧、棉、油、糖、肉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提升收儲調控能力。開展糧食節約行動。發展縣域經濟,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拓展農民增收空間。
26.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完善鄉村水、電、路、氣、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基礎設施,提升農房建設質量。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實施河湖水系綜合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推動鄉村人才振興。
27.深化農村改革。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政策,加快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積極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認定機制,縮小土地征收范圍。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實現形式。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鼓勵依法自愿有償轉讓。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農業保險。
28.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幫扶機制,保持財政投入力度總體穩定,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工作,加強扶貧項目資金資產管理和監督,推動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在西部地區脫貧縣中集中支持一批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增強其鞏固脫貧成果及內生發展能力。堅持和完善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社會力量參與幫扶等機制。
第七部分: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章節與農機相關內容
29.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揮各地比較優勢,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三大空間格局,優化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生產力和公共資源布局。支持城市化地區高效集聚經濟和人口、保護基本農田和生態空間,支持農產品主產區增強農業生產能力,支持生態功能區把發展重點放到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生態產品上,支持生態功能區的人口逐步有序轉移,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30.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31.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九、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略。
第八部分:推動綠色發展章節與農機相關內容
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35.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36.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治理城鄉生活環境,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強白色污染治理。
37.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38.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十一、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
略。
十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
略。
十三、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略。
十四、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
略。
十五、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而奮斗
略。
(來源:農機觀察)
(聲明: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